翻開看!好繪本的特質 Leonard S. Marcus & Jon Agee  講座記錄(上)

 

      第一本談的是無敵經典桑達克的《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?》 Leonard提到在1963年出版的時候,許多人都覺得這些野獸很可怕,小孩看了可能嚇得睡不著覺。但是從這張圖可以看得出來,桑達克想要表達其實主角Max不怕野獸,甚至對這些野獸是有主控權的。

 SENDAK_1963_Where_the_Wild_Things_Are_copyright_page  

 Jon Agee接著分析,早在五十年前桑達克就以非常嫻熟的手法運用交叉的筆觸打陰影,呈現細膩的畫風,Leonard認為這種交叉筆觸讓作品有種能量振動的感受。此外,以Max房間為例,背景很平面很淺(類似2D或是舞台劇的效果),讀者會有種坐在台下第一排的臨場感。

 Unknown  

Leonard提到桑達克其實有提供小小的訊息-注意牆上那幅畫,其實這些野獸都是Max自己創造出來的。

 images  

《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?》的主題談的是關於孩子的憤怒情緒。Leonard說其實桑達克的草稿裡還有更多孩子失控的狀態,但並未放進我們現在看到的繪本裡。此外,採訪時也問到為何主角Max 的腳那麼大?桑達克說他非常喜歡腳,把腳畫很大讓孩子看起來能站得很穩。

      Jon Agee特別提到《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?》的構圖特色是隨著劇情發展,圖畫從右邊的頁面不斷擴大,跨過中線,故事最高潮是Max 和野獸一起狂歡,滿滿的整個頁面,感覺圖畫吃掉了文字和紙張,為讀者帶來極大的震撼。文字敘述是已知的事實,但是圖畫則隱含更多線索,甚至是潛意識的表露。這種跨頁的形式,可說是桑達克探索圖畫書各種形式與空間的完美展現。

 images1  

Leonard說當初其實桑達克原先設定的是馬,但是因為他覺得馬畫得不好看,所以把horse改成thing。因為thing could be anything ,桑達克曾說過創作的靈感來自身邊的親戚,大人時常會恐嚇小孩:你不乖我就把你吃掉!這種成人跟小孩之間權力關係的不對等,帶給孩子沈重的心理壓力。 Leonard還提到桑達克的作品具備傳統創作的元素,像是糖果屋的兄妹為了食物和求生存,與成人鬥智的故事。

      

     他們談論印象中的桑達克。Jon Agee馬上提筆畫下他心目中的桑達克,他覺得桑達克是一個滿複雜的人,本身有點像繪本裡的野獸,比較狂野一點 。Leonard則提起一個有趣的故事:桑達克逝世之前住在郊區,有天出門散步,遇見了一位跟她年齡差不多(80歲)的老太太,老太太問他是不是畫童書,他說是,老太太接著問他:你想不想知道我覺得你的書如何?桑達克說:好吧,妳說吧!老太太說:我覺得很糟透了!桑達克說:我才覺得妳糟透了!!(哈哈哈)這就是桑達克啊!

 10997511_626037684166812_586406885736971244_n  

 Jon Agee認為桑達克的繪本非常精彩,讀來就像是聽了一場高潮迭起的交響樂!!(堪稱  Jon Agee的大絕招)

 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oQmD2nEKpg&feature=youtu.be

 

      關於主角Max 的形象也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。雖然是小孩,但是他有獠牙和爪子(獸性),而他的服裝又感覺有點像小丑,可說是具有複雜的image ,用這種多面向的堆疊,試圖廣泛的觸動讀者,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。

 Unknown2  

第二本繪本是 William  Steig 的《Sylvester And The Magic Pebble》(中譯:驢小弟變石頭,凱迪克金獎)。 

        William  Steig(1907 ~2003)出生於紐約。他從1930年開始雜誌《紐約客》畫漫畫。大家耳熟能詳的電影《史瑞克》也改編自其作品。六十歲才開始踏入童書創作,九十五歲時完成了他的第四十二本童書。他跟桑達克一樣都是非科班出身,自學而成。但是兩位大師的作品無論在故事題材或是風格都大異其趣。Leonard認為這個故事有點黑暗(陰暗),很少童書會這麼直接的去處理孩子的寂寞或是絕望的情緒。

      故事這樣的:驢小弟的嗜好是收集各式各樣的石頭,有天他撿到了一顆能實現願望的紅色魔法石,驢小弟好開心,準備回家告訴爸媽。不料在路上遇見一隻饑餓的獅子。驢小弟反應不及,竟然許願把自己變成了大石頭。爸媽遍尋不著心愛的驢小弟,在傷心、難過中度過了漫長的一年。變成石頭的驢小弟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,也漸漸開始感到絕望,甚至打算乾脆睡著不要醒來。第二年春天,爸媽雖然不願放棄希望,但決定好好地過生活,於是到山上野餐。正巧坐在驢小弟變成的大石頭上,爸媽發現了紅色的魔法石,想起了驢小弟,希望驢小弟能回到他們身邊。魔法石當然完成了他們的願望,驢小弟重新回到父母的懷抱。William  Steig特別喜歡魔法這個主題,透過魔法,賦予日常看似無價值之物神奇的力量,帶來希望,藉此與現實生活形成對比作用。此外,他的故事裡都會探討美和自然的不同面向,以及哲學問題。 Leonard覺得孩子其實會想要探索關於死亡或是身為人的各種經驗和情緒,而這本繪本最厲害的地方就是透過這樣的媒介,試圖讓孩子理解並且接受人生中許多嚴肅的課題跟必經的過程,例如絕望情緒或死亡。

      Leonard接著提到有關畫風的特色,William  Steig的線條很有趣,是抖動的而非完美的呈現,他想要表達出他就是活生生的人,不是機器,畫出來的東西並不完美。Jon Agee說William  Steig的畫風跟桑達克很不相同,桑達克作品的戲劇張力很強,而William  Steig線條很簡約樸實,色彩豐富美麗,而且擅長捕捉角色的生動的感受和表情,給讀者一種愉悅的感受。 Leonard說William  Steig很喜歡驢子(他是社會主義提倡者),認為驢子代表雙手勞動的價值,具有不做作,誠實的特性。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,繪本故事其實是介於現實和虛幻之間,強調人性的真實面。

 

 

提問與回應:繪本裡的動物與人類的相似度應該要有多高?需要多少人性的成分?如何取得平衡?每位作家都有這樣的掙扎和取捨。不過我們可以思考一下,任何的角色都是存在於書中,或許不需要過度詮釋。至於動物角色的選擇則是關乎動物本身的特性,例如狐狸大多是狡猾的,驢子則是給人誠實正直的印象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reen6859 的頭像
    green6859

    繪本小情歌

    green68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